扎克伯格,前两天又在自家网站上晒出了Facebook数据中心的照片,各种高大上、各种科技感,就是有些冷清。
Facebook数据中心长300米宽100米,面积足有6座橄榄球场大小,坐落于瑞典北部的海滨小镇吕勒奥,小扎说是“接近世界之巅”。
它看起来就像一个外表不规则的飞船。走进内部,又像极了《银翼杀手》中的场景:一条一条狭长的走廊发出嗡嗡声,忙碌中的服务器不停闪烁蓝光,巨大的风扇高速运转。这里利用当地便宜的水电来运转,借室外的冷空气降温,这里修筑的围墙不是为了拦截间谍,而是用来拦麋鹿的。
小扎在照片中展示了在这座终年寒冷的建筑里,他们利用北极空气来保持服务器冷却效果,并自豪地表示:
“效率提高了10%,比传统数据中心节约了40%的能源。”
数据中心仅有150名员工,因此大部分地方显得空荡荡,缺少人气。但小扎认为他们的数据中心看上去像是科幻电影。
由于这些简化设计,我们每25000台服务器才需要1名技术人员来维护。在过去,维修一个服务器硬盘需要1个小时,如今仅需要几分钟。
Facebook每天处理来自全球的3.5亿张照片、45亿个“赞”和100亿条消息,这意味着Facebook需要为此配备难以置信的、巨大的技术基础设施。不管你在香港上传自拍、在巴黎更新个人状态,你的数据都会被存在Lulea,这个栖息着麋鹿和能看到北极光的地方。你要翻出一张2008年拍的照片,也靠这个中心的服务器做出应答。在瑞典建这个数据中心主要就是为了处理来自全世界惊人的数据量,按规律,每18个月产生的数据就会翻倍。
Facebook的工程师针对服务器做了极大的简化,去除了许多典型的组件,如额外的内存插槽、电缆和塑料保护包装。服务器基本上就是一个简装和外露的主板,被放置在冰箱大小的机架上,这种设计的目的是让通风效果更好。基于这种服务器架构的系统需要的冷却也更少。
这里冬天平均气温差不多零下20度,外界的冷空气被泵进中心大楼内,服务器产生的大量热空气和进来的冷空气循环交换,形成自然冷却的过程。
中心内部混搭了瑞典和加州风格。中央是一个六边形的雪花和Facebook的Logo;前台墙上挂着彩色的麋鹿图案油画;涂鸦的蓝色Facebook占据了一整面墙体。不同的时钟显示着位于北卡、艾奥瓦以及俄勒冈其他几个数据中心的时间。包括Lulea在内,Facebook在美国已有四个大型数据中心,为了迎接下一个10亿用户, Facebook又宣布将在得克萨斯的Fort Worth建第5座数据中心。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