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代表:对算力网络建设的五方面建议
去年11月,中国移动发布了《中国移动算力网络白皮书》,掀开了布局算力网络的序幕。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针对算力网络建设提出五方面建议。
杨杰认为,加快算力网络创新发展,不仅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新基建”部署要求,推动算力资源的精准配置和按需获取,同时将促进东部数字经济产业链向西部延伸拓展,有效降低算力能源消耗,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
在算力领域,美欧日韩当前占据主导地位,掌握多数国际标准和专利。杨杰认为,对于中国而言,加快算力网络创新发展,将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在通信领域的领先优势,“以网强算”带动算力领域由被动跟随转向主动引领,全面提升信息通信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据权威机构统计,未来五年,全球算力规模平均增速将超50%;2030年以后,元宇宙等新业态新模式对算力需求将达到现在的103~106倍。杨杰表示,算力网络的创新发展,将有助于提升全社会运用算力的效率和效益,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加快经济社会民生各领域数智化转型,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然而,我国算力网络的发展还面临创新研发基础薄弱、产业现代化水平低、算力需求尚待激发三大难题,亟需破解。
杨杰指出,目前,算力网络在标准路线、体系架构等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原创性技术创新的紧迫性与日俱增,能够在算力网络关键领域提出原创性成果的顶尖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也较为匮乏。
算力网络配套产业的成熟度决定了其产业化进程的速度,但相关产业现代化水平低,已成为阻碍算力网络发展的瓶颈。杨杰表示,一方面计算产业布局亟待完善;另一方面网络、计算两个产业融合不深,仍处于简单叠加状态,设备之间的交互接口、信令协议等标准尚不统一,难以支持算网资源的灵活调度、高效融合。
面对算力网络发展的难题,也着眼于提升我国在算力领域综合竞争力的考虑,杨杰从顶层设计、技术创新、产业推进、应用孵化、配套政策等方面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强化顶层谋划,将算力网络上升为国家战略,与“双碳”、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战略统筹推进,从全局层面整体谋划其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加快构建新型算力网络格局,并强化标准引领。
二是建强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算力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广泛汇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国内外顶尖科技人才和团队,打造重大原创技术的策源地,并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三是加快推动配套产业成熟。优化异构计算产业布局,发挥龙头领军企业的“链长”作用,协同上下游企业,制定产业链供应链图谱及协同发展计划,推动异构计算产业链本土化,供应链多元化;同时,建立算网融合标准体系,实施算力网络“专精特新”培育工程。
四是培育壮大算力网络应用生态。加大普惠性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对算力资源普及率、经济社会价值转化率等关键指标的动态监测,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按照适度超前、绿色集约的原则,持续完善普惠性算网资源布局,为应用创新繁荣提供高质量支撑;同时,加快典型算力网络应用推广,加强新型算力网络应用培育孵化。
五是加快完善配套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基础资源倾斜力度,针对数据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新基建布局,在用地批复、电力管线铺设、配套水资源调用等方面予以倾斜,为算力网络创新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同时,探索算力交易配套体制机制,健全数据资源流通应用机制。
赵金云代表:再为大数据产业鼓与呼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下发通知,同意在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及甘肃、内蒙古、贵州、宁夏等八个地区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重点承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任务。这意味着我省数据信息产业已纳入国家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列入国家“新基建”主要支持区域。甘肃能被纳入国家算力枢纽节点,背后离不开住甘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甘肃省委会主委、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金云等政协委员的坚持和呼吁。
2021年,赵金云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在甘肃设立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节点的提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充分考虑甘肃数据资源富集和区域信息枢纽的作用,在甘肃设立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和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区域节点,打造国家大数据发展示范区。“很高兴能看到甘肃在八个区域里占有一席之地。甘肃地处西北区域中心,海拔高、纬度高,电力资源丰富,具有国家一级干线光缆24条,这些都是发展大数据中心的先天优势”。赵金云委员表示,国家在甘肃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可以带动包括我省在内的广大西部地区参与到数字经济浪潮中,更好地释放后发优势、实现快速发展。赵金云委员告诉记者,她今年准备的提案,依旧和大数据有关。近年来,我国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新兴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信息基础、提供了数据保障。但还存在着部门割据和行业壁垒还没有完全打通、集中统一高效协调的管理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
“例如一些部门把数据视为其‘私有财产’,认为‘奇货可居’,不愿意与人共享,加剧了数据共享难问题。还比如目前我国大数据采集、管理部门主要集中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央网信办等部委,缺少一个专门机构统筹大数据的管理和应用,使得国家层面对大数据的整合、共享、利用、流通等缺乏权威的统一协调实体,数据资源交易流通、共享共用等过程也缺乏统筹监管,形成数据共享、数据流通方面的障碍。”赵金云委员说。
针对上述还存在的问题,赵金云委员建议尽快成立国家大数据管理机构。“成立国家层级的大数据管理局,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整合涉及数据领域的政府职能,明确其职责定位和归口管理部门,有效解决政务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不足的困境,引领大数据应用和发展,真正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和价值,为数字政府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等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二是可以牵头制定国家级大数据发展战略规划,引导地方政府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规范,有序实施大数据资源利用、数字经济发展等工作。”
采访中,赵金云委员还建议要建立健全数据资源管理法规制度,拟定数据标准体系。“要加强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的立法保护,组织实施数据开放、交易、应用等相关工作。统筹推进社会经济各领域数据开放应用,统筹数据信息系统、网络系统、政务信息中心的建设、管理,组织协调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开放。统筹协调数据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应急协调相关工作。”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