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其中涵盖多项数据中心产业指标,标志着我国数据中心行业绿色发展将从以PUE为核心的时代,迈向一个标准更全面的新阶段。
数据中心明确列为“新兴用水行业”
《方案》在第四条“标准提升更新行动”中,强调了加快完善更新节能节水标准,并要求制修订“数据中心等重点行业领域能耗限额标准”,并首次将数据中心明确列为“新兴用水行业”,要求完善“节水型企业/园区等标准”。
在其附件的重点研究方向清单中,《数据中心能源利用评价方法》与《节水型企业数据中心》并列出现。这表明,未来水利用效率(WUE)将与PUE一道,将成为衡量数据中心绿色水平的关键“硬指标”。
点名“液冷、高效供配电”等标准
《方案》首次将“绿色智算”纳入标准体系建设的版图,强调要加快推动完善包括“绿色智算”在内多个领域的标准体系,支撑绿色发展新动能培育。
《方案》还对特定数据中心绿色技术进行了“点名”:文件明确提出,聚焦数据中心、5G 基站等数字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一批绿色数据中心、液冷、高效供配电等标准制修订。
IT设备能效纳入数据中心要求
《方案》附件清单中列出的《数据中心IT系统动态能效要求和测量方法》,标志着未来对绿色数据中心能耗监测和管理,将穿透机房物理环境,直达机柜内部的服务器、存储等IT设备本身。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范式转移。过去的PUE衡量的是基础设施的效率,即“机房”的效率,而对真正消耗电力的“IT设备”在实际运行中的能效,则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尺。这导致了一个长期存在的管理盲区:一个PUE值很低的数据中心,可能因为运行着低效的IT设备而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
“IT系统动态能效”标准的提出,意味着这一盲区将被填补。它要求对IT设备在真实、动态负载下的功耗表现进行标准化测量。这将直接改变数据中心运营商的采购和运维模式:未来,IT设备的能效将成为与计算性能同等重要的采购指标;而运维也将从简单的物理环境监控,转向IT负载与基础设施联动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这无疑将压力传导至上游的设备制造商,倒逼其在芯片、电源、系统设计等层面进行更彻底的绿色创新。
在AI大模型应用日渐成熟,AI推理即将爆发的前夜,《方案》为中国数据中心产业设置了一个全新的、更高阶的绿色发展框架。《方案》以“标准”为工具,将行业的绿色转型从宏观倡议落实到微观细节。对于行业而言,这不仅意味着更严格的合规要求,更意味着一次围绕技术创新、管理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跃升的契机的到来。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