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王淑曼
作为一名刚加入公司不久的新人,我一直在努力适应新的环境,理解公司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流程。这段时间,我有幸参与了项目现场的材料稽核工作。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走近工程一线,从书本、图纸和电脑屏幕,走到了真实的机房和设备前。这次经历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让我加深了对公司“线性责任分工制度”的理解,也让我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大量专业知识,迈出了成长的重要一步。
初到项目现场,一切都让我感到新鲜而震撼。过去我对工程的理解,大多来自纸面或同事的讲解,而当我真正站在机房里,看着一排排桥架、电管、机柜、电池架等设备整齐排列,感受到它们的体积、重量和结构时,我才明白工程不仅是技术,更是实实在在的现场管理和质量控制。
这一次的稽核任务,涉及到了多个系统,包括电管、桥架、消防系统、新风系统等。我跟着经理一项一项地稽核,认真记录数量、测量尺寸。像桥架的高度、宽度、厚度,机柜的厚度和型号等,我们都一一比对实物,确保数据准确无误。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却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标准化”作业,也让我意识到,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影响项目整体的品质。
在这次稽核过程中,我对“四项集成技术”也有了初步而深刻的理解。过去在培训中听到的“原理、组成、关键参数、安装工艺”这四个维度,在项目现场都有了实际对应。我能看到一个设备是如何被安装到位的,它和其他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关键参数是否被落实,安装是否符合规范。通过实际观察,我才真正明白这些技术内容不只是书上的知识,而是支撑整个项目顺利推进的核心。
除了技术的学习,这次稽核也让我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公司“线性责任分工制度”的高效与有序。在现场,每一位同事都在按照既定职责完成自己的工作,前后衔接紧密、责任清晰。作为新人,我原本担心会跟不上节奏,但在这种明确的分工体系下,我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正是这种制度,让我这个新手在复杂的工程现场也不至于手足无措。
此次稽核,让我把“平面图”中的想象变成“立体现场”的理解,让我明白了数据和材料背后代表的是合格的设备和质量严控。也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新人,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比如对一些设备的专业术语还不够熟悉;在测量和核对时有时也会因为不熟练而影响效率。但这次稽核让我明确了学习的方向,也让我更有信心去面对未来的工作挑战。
我相信,成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积累。我非常感谢公司给我这次走进项目一线的机会,也感谢带我的前辈们耐心的指导与讲解。这次稽核让我打开了眼界,也让我更加理解作为工程人员的职责和使命。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会继续秉承“在工作中培训、在培训中工作”的学习状态,不断提升自己,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采购员。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