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从古至今,就在人们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也酝酿出了很多的酒文化。但是,我们真正推崇的酒文化是什么?
一、酒文化科普
“酒”这种液体,可以说贯穿了中国历史古今。中华上下五千年,它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自然形成了一种酒文化,并且在华人的血脉流传,影响深远。
在古代,酒文化是一种雅趣,与现在“酒桌文化”中的野蛮劲儿相比,完全是两回事。古人喝酒,推崇的不是喝醉、烂醉,往往是“微醺”的意境。常说“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但对他来说酒只是用来助兴的。喝到微醺,借意抒发,这才留下了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样无数关于“酒”的不朽诗句。
可以看出,人们真正推崇的酒文化,核心还是在于“文化”二字,追求的是文化底蕴和精神层面的升华。
二、变了味儿的“酒桌文化”
中国是人情社会,讲究“无酒不成席”。“酒”常常成为活跃气氛、拉近距离、促进感情的催化剂。但如今,拼酒、灌酒、逼酒司空见惯,“敬酒不吃吃罚酒”更是酒场流行的潜规则。这些变了味的“酒桌文化”,既是浪费陋习,更是社交负担。甚至一些地方盛行这种强行劝酒、灌酒、开黄腔、秀低俗的酒桌陋习。其中以劝酒为最,“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
三、这届年轻人能终结“酒桌文化”吗?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对109441名青年人进行的一项显示,35.7%的受访者每月要参加三个及三个以上的酒局,84.0%的人直言反感当下酒桌文化。这个结果,让很多年轻人兴奋。酒桌本身也可以是欢愉的,但当里面携带了权力和地位不平等的基因后,这个“酒”喝与不喝,成了一种服从性测试、一种诚意测试。我想大家厌恶的不是酒,而是不对等的话语权下的服从、压制与剥削。
生长于经济富足时代的我们,拒绝成为酒桌上被迫社交的工具人,让我们一起对劝酒行为勇敢说“不”!
微信扫一扫